本篇文章1790字,读完约4分钟
格哈德为喝茶的人表演茶艺。(冯摄)
处理器具,喝茶,等汤,泡茶,刮泡沫,倒罐,烫杯子,洒茶...身着黑色棉质双排扣夹克的茶艺师们用手在各种茶具之间漫步,优雅地起舞。大红袍的香味在高度倾倒时会慢慢消散。接过茶艺师手中的紫砂杯后,我不禁赞叹道:“多么有岩石和花香啊!”这一幕发生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的一个茶道大厅,有点令人惊讶。
茶道大厅的主人是格哈德·谭(Gerhard Tam),一位67岁的退休德国人,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茶艺师。他于2010年开始筹备,并于2013年在法兰克福郊区的艾辛格堡建立了一个茶道大厅。2016年底,“茶道——中国茶艺中心”正式迁至法兰克福市中心,占地约350平方米,是目前德国最大的茶道馆。环顾四周,除了八仙桌外,墙上还有一对大师的古琴和朋友们赠送的一些国画,角落里放着一把古筝和一坛香。宜兴的紫砂香薰炉、景德镇的瓷器等,甚至大厅中央的实木长桌,都是盖哈德自己从中国寻回的。在原汁原味的中国茶的背后,它展示了主人非凡的文化品位。
重点不在于商业,而在于可持续地传播中国茶文化
为了节省运营成本,格哈德一周7天、一天16小时亲自工作,从未间断,甚至承包了茶道大厅的日常清洁工作。格哈德也是德中茶文化国际交流大会的主席,他淡淡地说:“我几乎把我一生的积蓄和每月的养老金都投资在这里了。”在参观之前,法兰克福经济促进局亚洲事务司司长于宝莲告诉记者,千万不要问茶道馆如何宣传和盈利。“他不太喜欢它。”。因为格哈德有两个原则:第一,他从不主动寻求媒体采访或广告;其次,他从不追求客流,而是寻找常客。这与Gehad以前的购物生涯非常不同。
退休前,格哈德一直活跃在航空/物流行业,“公司法人”和“首席执行官”是他的长期伙伴。“我一生都在思考如何赚钱,如何赚更多的钱,但我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甚至耗尽了我的健康。”由于工作原因,格哈德已经与中国打交道超过30年,到过中国不下四五百次。由于他对艺术和哲学的热爱,他在中国文艺界交了许多朋友。有一次,格哈德被邀请和文艺界的朋友一起参加一个茶话会。席间,人们一边品茗品茶,一边谈论侃侃的文艺。中式“沙龙”萦绕着宁静的茶香,让格哈德身心愉悦。戈哈德被朋友之间的友谊所感动,和朋友一起喝茶,互相欣赏:“德国社会文化中的元素太少,无法与人交流。”我希望用中国茶道来改变德国独立和莫莫的社会方式。在寻求内心平静的同时,人们之间有更多的有机交流。”
中国茶道与生俱来的气质是纯真的天性和博大的胸怀。与销售中国茶和吸引好奇的德国饮茶者相比,格哈德希望通过口耳相传找到真正的茶道朋友,通过定期举办与中国和茶道相关的活动,培养真正能够弘扬中国茶道的人,“不求更多,但求进步。”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陆羽的《茶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不是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就能理解的事情。我们必须深入其中,与茶道大师交流,阅读相关书籍,慢慢理解。我们关注的不是商业,而是真正以可持续的方式传播这种文化。”
有必要使中国茶文化成为德国的大众文化,并强调其生态和健康价值
15%的德国人有喝茶的习惯,但大多数是西式茶,如薄荷茶、果茶和英国红茶。说到中国茶,人们对中国餐馆里便宜的茶包和苦味印象更深。为了让德国人喝到真正好的茶,戈哈德每年多次去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中国省市的茶园,直接从当地茶农那里购买茶叶。“在那些生产高品质茶叶的美丽茶园里,自然环境仍然是原始生态,在许多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杀虫剂。而且即使它受到害虫的影响,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茶农也会精心选择设置防虫网等方法。”面对担心农药污染的饮茶者,格哈德会耐心地解释他所看到和听到的。
戈哈德有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推广中国茶道的想法。除了茶道馆,他还成立了一个出版社,并计划出版德国书籍和中国茶道期刊;成立茶文化公司,推出一系列与茶叶相关的设计产品。总之,他想让中国茶文化成为德国的大众文化,强调其生态和健康价值。
“茶”不怕巷子深。巴西圣保罗的茶商和澳大利亚的歌剧演员都来参观。一个来自英国伦敦的饮茶者,每个周末都会飞来和格哈德聊半天,一所法国中学邀请他下学期给学生们上一堂茶文化课。许多不懂中国茶道的中国学生也来补课。“在年轻人中传承传统文化一直是一个挑战,中国和德国都是如此。”因此,格哈德有一个深远的目标。“我希望在两三年内,以中国茶道为主题,促进德国和中国中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