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9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专稿:中国的时间和世界时刻——春节文化的全球共鸣
新华社记者丁毅
金狗归来祝福,春天归来。在狗年春节的“中国时间”,世界迎来了一个快乐和平的“世界时刻”。春节是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古老中国节日,它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更大的朋友圈,并积累了更高的知名度。
从全球来看,同时在不同地区,“春节联欢晚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形式越来越新颖,传播内容越来越深入。随着“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发展,春节文化逐渐在当地人中流行起来。
中国节日:历史悠久的、新的和地方性的
春节文化的海外传播已经初具规模。在新加坡,迎接农历新年的“春到河边”庆祝活动今年已进入第32个年头;在英国首都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春节庆祝活动已经连续举行了16年;在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举办中国新年庆祝活动;联合国已经连续九年发行中国农历生肖邮票...
此外,“旧”节日逐渐显示出“新”的特征。春节的庆祝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演、展览、游行、焰火、发行生肖邮票等。,而是一种新的风格。春节期间,许多波兰家庭通过与中国家庭的视频连接体验中国的春节习俗。除夕之夜,澳大利亚女孩利昂爬上悉尼海港大桥的顶端,用中文演唱了歌曲《小幸运》,并和她的中国粉丝一起在网上度过了新年。春节庆祝活动不计其数,如“中国新年学生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除夕散步”和爵士乐音乐会。
此外,还有各种展览场所。除了纽约帝国大厦的传统灯光“中国红”外,法国塞纳的千年城堡、埃及开罗的标志性建筑、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皇宫桥、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图书馆前的大型喷泉以及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瓦莱塔的春节庙会也覆盖着“中国红”。
在一些国家,春节也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在芬兰,当地的春节庆祝活动在过去的12年里每年吸引了3万至5万名观众,成为一个真正的当地节日;在美国,纽约和旧金山规定公立学校应该有春节假期。春节不再仅仅是中国的节日,而是居住在这两个美国大城市的居民的共同节日。
中华美德:感染世界,传播世界
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包括“生日庆典”和“敬老”,正在感染当地人民,并在国外传播中国的传统美德。
毛里求斯是东非的一个岛国,在中国的首都路易港举行。首都博物馆的贺岁画《蟠桃大会》、剪纸《八仙过海》、实木雕刻《福禄寿三星贺岁图》等展品迎接观众。现场参与者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生日习俗,如敬奉生日香、赠送生日礼物、送生日话和送生日桃子。
毛里求斯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中国的“生日庆典”文化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活动中扮演寿星的埃迪已经快70岁了,他告诉记者,这次游行表明中国人非常重视老人的生日,尊重老人,他已经爱上了这个“老北京”式的生日。"在尊老爱老的文化中,中国和毛里求斯是一样的."
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敬老院,来自基辅民族语言文化大学孔子学院的30多名中国师生按照中国的习俗向150多名老人拜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敬老美德的温暖。许多老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听中国歌曲,看中国舞蹈。
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的学者佐格·普鲁斯(Zogo Pruss)认为,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概念,这不仅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对世界各国和谐相处也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精神:借助丝绸之路延续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一大批中国建设者出国参与建设,同时也把春节文化带到了各地。在一些国家,春节文化是沉默的,中国的“春天”弥漫在人们的心中。
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国家马其顿的山区,在当地修建高速公路的中国工作人员解释了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和给偏远村庄营地里好奇的当地员工送祝福的习俗。“春节快乐”,一个来自当地员工的外国风格的问候,让人发笑。在这个不经意的玩笑中,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
“中国工人去我们的山区过春节,我们也过春节。”春节前,中老铁路项目的老挝清洁工戴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她指着项目部给她的饼干和罐头等中国食品。她的家乡在老挝北部的深山里,被河流环绕。过去,双方之间只有小木船往来。
温暖是相互的。巴西梅里山UHV输电工程现场负责采购的巴西员工费奥拉·万特·德·坎波斯(Feola Vant de Campos)说,他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了两年,今年是第一次和他们一起过年包饺子。“他们离家数千英里,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家。我希望我们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家的感觉。”
幸福来自奋斗。在奋斗的新时代,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者的脚步,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借助春节传播到了海外,并实现了许多跨国婚姻。春节前夕,泰国的“工业唐人街”——罗勇工业园迎来了一件喜事,12对中泰员工首次举行了跨国集体婚礼,并举行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年联欢会。
杨和祁蛰使万物复苏。春节承载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和情感需求,在节日的气氛中呼应了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参加记者会的有、、钟忠、刘、、、赵伟、、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