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近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接受了新华网国际社的专访,就工发组织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新华网:你好,李勇先生。欢迎来到新华网国际高端访谈。请首先向新华网的网友问好。
李勇: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很高兴接受新华网的采访,谈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合作进程和成果。我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网友见面,与大家分享我的个人经历——如何在这个特殊的国际机构中充分发挥“国际公务员”的作用。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近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新华网发来陈景超照片
新华网:中国加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工发组织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哪些重要帮助?中国如何支持工发组织的工作?自您2013年当选为工发组织总干事以来,中国与工发组织的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李勇: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都很快。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工发组织的合作是中国政府面向出口的一项重大经济举措。双方的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中国在1978年进行了改革开放,并在1980年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工发组织积极支持中国政府派遣考察团学习世界各地工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这是双方合作的第一阶段。
其次,要发展工业,开放和改革,我们必须吸引外资。工发组织抓住这个机会,帮助中国政府建立一个吸引外国投资的投资和贸易平台。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起初,这次会议是工发组织为帮助福建省而设立的省级吸引外资平台,后来发展成为一个良好的国家平台。20年来,中国通过这个平台吸引了无数的外资和技术,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平台。双方合作的第二阶段涉及大量技术援助项目。项目涉及农业、工业、冶金、机床、水泥、印染、制革等多个领域。,然后延伸到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能源节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这使中国在项目、技术和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最后,第三阶段是建立更多的战略合作项目。特别是在我当选总干事后,工发组织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框架包括三个部分:绿色工业、食品安全和国际合作。
工发组织积极做了一些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工作,如“一带一路”建设、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等。在20国集团杭州峰会上,工发组织牵头编写了《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报告》,该报告得到了所有与会领导人的支持。
合作是双向的,中国政府对工发组织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政策制定方面,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例如,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工发组织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工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后来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九个发展目标。
此外,中国政府还向工发组织提供了大力财政支持。这些基金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技术合作和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我就任总干事以来所做的几件大事,一件是积极推动成员国制定《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第九条,包括包容性可持续工业化、基础设施和创新三大核心内容。
第二,开发了一种新的援助方法,从向一个国家提供单一的技术援助项目到就总体工业发展战略提供咨询意见,并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启动了试点项目。
第三,加强工发组织的内部管理。
通过这三个方面,我们与中国政府有了进一步的合作。例如,我们组织了“一带一路”包容性和可持续城市展览和对话。今年是第三年,参赛城市的数量逐年翻了一番,增加了大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和重大意义。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绿色产业平台。这是我们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共同打造的平台,第一份《中国绿色发展报告》的提出,引起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此外,我们在电动汽车和食品安全领域有许多合作项目。我想在这里特别提一下食品安全项目。食品安全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普通民众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通过推进食品安全工程,我们希望将中国食品安全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付诸行动。
中国的改革是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工发组织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合作将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