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7字,读完约3分钟
4月20日19时41分,一束火焰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起。长征7号远程2号运载火箭载着天宫2号+实验室补给飞船天州1号成功发射,探测到中国0号+空间站长期载人飞行组件。除了南海,位于东北边疆的“祖国银柱”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轻公司)也受到了欢呼。从“神舟”、“嫦娥”、“天宫”到“天州”,这个作为中国航天史上“同龄”的老国有企业再次成功完成了“天妃合金”的生产。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设a 空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将使中国能够向在轨航天器提供材料和推进剂。这一能力是保证未来中国空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此外,天舟1号首次挑战“零窗口发射”,并吸引了很多关注,因为它只交付货物,而没有把它们送出去。
坯料挤压、样品切割、锻造、弯曲和曲率调整...从4月7日开始,董卿公司锻造工区的两个生产班的30多名员工在汽笛和火光的照耀下,在天州一号的铝合金“战袍”上擦汗。不久前,一名记者走进生产现场。董卿公司独家生产的“921工程”采用大型异形半圆形铝合金锻件,随着共和国第一台5000吨液压机的破碎而震动,并逐渐成形。
"这种变形的锻环是运载火箭逃逸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连接件."特种材料公司锻压工区A级负责人指着直径三米多的大锻件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批锻件我们要生产四个,我们将把产品再送到泰空去。”
这种新产品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锻造过程依赖于卡车和地面人员之间熟练和默契的合作。为了使大型锻件的曲率和平坦度满足工艺要求,锻造环通常必须经受许多冷变形和随后的调整。
在董卿公司新建的中厚板厂,铝板的热波在轧机上发散。“目前,我们正在轧制铝合金厚板,该公司为某一类型的航空航天提供这种厚板。”中厚板厂生产部主管工程师于丽丽向记者介绍了经过3950热轧辊道的板材:“板材必须经过加热、轧制、淬火、预拉伸、时效、探伤等多道工序。从铝锭进厂到包装入库。忽略每个环节可能会影响合金性能。”
在公司科技发展部和技术中心的带领下,一个由数百名高素质科研人才组成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在新型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前沿苦苦挣扎。在技术中心的研发部门办公室,每个员工都拿着材料来来去去。新航空航天材料的熔化、铸造和后续轧制的全过程必须由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跟踪,以积累经验数据,形成稳定的凝固过程。新材料项目负责人卢回忆道:“在研发‘飞行合金’时,无论新材料在哪里,我们都会紧紧跟随。即使是在午夜,我们也必须爬起来,跑到单位去。”
从1956年国家制定“0+勘探计划”的第一天起,董卿公司就一直坚持航空航天用铝镁合金材料供应的前沿。多年来,董卿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等200多个奖项。董卿公司牵头的许多国家项目和董卿公司起草的150多项国家标准为中国铝合金工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在这里,每一片“飞行合金”都是精心制作的,并且一分钟一分钟地粘在上面,为这个国家提供最优质的产品董卿轻工业公司板材厂副厂长王大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