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8字,读完约6分钟
2018年9月,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柯文思。本报记者张照片
柯文思导演的纪录片《好天使》海报。个人资料图片
“我对中国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天使”——英国纪录片导演柯文思近年来多次将镜头固定在中国,他的新片《好天使》也符合柯文思30多年来的“中国印象”。“在西方,我们会说‘像玫瑰一样的未来’。我认为中国将有一个光明和乐观的未来。”柯文思的中国情结令人印象深刻。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演播室翻译的《记录美好时光》媒体传播活动中,笔者有幸见到了这位从事纪录片创作40余年、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拍摄、两次获得奥斯卡奖、16次获得艾美奖的知名导演。
"我看到了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非凡文明."
柯文思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1981年。当时,这位年轻的英国电影导演刚刚加入美国广播公司,由于该公司计划制作一部纪录片,讲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发展和变化,他被选中前往中国进行研究和调查。
据柯文思回忆,当时外国记者被安排住在北京饭店。一大早,他们总能听到长安街上响起的自行车铃声。“这张照片听起来可能有点过时,但看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骑着鸽子自行车去上班,真的很让人震惊。”
在那之后,柯文思从北京旅行到中国各地,走访四川、长江和黄河沿岸的偏远村庄,晚上住在宾馆、农民或商贩的家里,甚至在驳船的甲板上。为了考察这部电影,他接触了中国各行各业的人,“被中国人民勤劳、顽强、乐观的天性深深打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柯文思的电影成型之前,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他被告知拍摄将进入“无限期暂停”。然而,柯文思和中国的命运显然没有在这里消失——“我看到了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非凡文明,这使我对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在《归来》被期待了30多年后,在86个国家负责拍摄电影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柯文思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中国执导了一部关于中美关系的纪录片《好天使》。
影片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回忆他与周恩来总理就中美之间的分歧进行的对话开始,汇集了中国、美国乃至全球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和态度;与此同时,柯文思的镜头也包括了一群来自双方的普通人,包括农民、工人、教育家、企业家、电影制作人和其他各界人士。
“现在这片土地充满了乐观和机遇”
在《好天使》开拍之初,柯文思的团队估计这部电影可以在18个月内完成,“但当我们开始调查并寻找角色、故事和拍摄地点时,我们发现一年半的时间是不够的。”事实上,这部电影花了五年时间才完成,它成了柯文思职业生涯中“最长、最复杂、最惊人”的电影。
为什么中国故事要讲得这么好?
就柯文思而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大国”,换句话说,中国无处不在。
当他再次来到中国时,柯文思说:“现在这片土地充满了乐观和机遇。中国日益增长的自信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现代建筑从地面拔地而起,交通四通八达。自行车铃已经被汽车喇叭取代了。”
“中国正在走向复兴。”因此,在五年的拍摄过程中,为了充分讲述中国复兴的故事,柯文思和他的团队去了世界其他地方——欧洲、非洲、中东等。——采访和讨论中国发展的源泉。
除了在室外拍摄《空房间》,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增加了普通人的故事。“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展望中美关系,但不仅仅是从政治家和专家的角度,而是从普通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角度。”
在拍摄过程中,柯文思看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明显的信息不平等。“我们越听普通人的故事,就越意识到普通中国人对美国人的了解比普通美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还要多。”在大师的眼中,这是由于美国流行文化强大的出口力量。它的音乐、电影、电视剧、新闻和文学让人们充分了解美国的亮点和不足。
因此,纪录片拍摄在“平衡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理解赤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迫切:“我们经常害怕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地缘政治领域,恐惧和不信任会很快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必须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衰退。我们需要看到中国在过去40年中取得的成就,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与中国合作的漫长道路上,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
柯文思认为,今天的媒体人有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的使命和责任。
当被问及过去30年两次访华的印象时,柯文思直言不讳地说:“1981年,我经常看到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贫困家庭。今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和改善。我认为中国应该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当然,“赞美中国”的理由远不止于此。
真正让柯文思困惑的是,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好。“世界上其他国家知道吗?”
三年前,他在纽约采访了一名前美国记者。这位年轻人提到,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他对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印象深刻,这在他的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客观的反映。然而,这位美国记者很快发现,在美国没有媒体愿意发表他的文章。
由此,柯文思得出结论:中国不能只靠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国需要主动为自己说话,大胆向世界展示中国,并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获得情感共鸣。”当世界意识到我们的相似之处超过我们的不同之处时,我相信那些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将被对中国的尊重和钦佩所取代。”
现在,在关注中国复兴之路的同时,柯文思也注意到“中国风”正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例如,他的出生地英国已经开设了汉语课,这是“了解中国的标志”;他还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其他国家。“现在在欧洲的巴黎、慕尼黑、威尼斯和罗马,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中国人。”
柯文思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见证中国的发展,所有的“恐惧、焦虑和误解”都会逐渐消除。
“中国有灿烂的文化,我们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与中国合作的漫长道路上,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张元庆·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