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创新的潜力在于激发活力的制度和机制,在于大胆假设的宽松氛围,在于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而坚实的人才基础。
"七名员工一次可以养殖150万条鱼。"几天前,中国为抵御第12次台风而建造的“超级渔场”交付给了挪威用户。“超级渔场”安装了2万多个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集生物、工程、电力、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可实现全自动监控、喂食和清洁。这是中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深海半潜式智能农场。可以说这是一个渔场,是海洋生物舒适而现代的家园。
点突破反映了系统能力的提高。更不用说熟悉的消息,天州1号装载了石油和天然气,蛟龙正在探索马里亚纳海沟,量子计算机可用,可燃冰已经成功测试。在过去的几天里,“中国制造的无轨列车让地铁在公路上行驶”和“中国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UHV柔性DC传动转换阀”不断被媒体报道。这些“响亮而可数”的工程科技成果成为“中国制造智慧”的新名片,震惊世界,展示了中国工程科技的综合实力,为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那时候,当第10架飞机被拆除时,国内航空母舰项目不能被拆除。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国力的限制,只是“有所为而无所为”。许多人仍然记得痛苦和无助。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党中央始终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不断投资于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放在新的发展理念的首位,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只有这样,中国的科技实力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成果才能不断涌现。
"创新的势头已经在地理上发生了变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6年指出,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参考指标和积极信号。然而,客观地说,我们与一个创新型国家的距离并不短。首先,在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将形成历史性的交汇点,工程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的竞争是指谁的创新速度更快、更持久,谁的创新体系更成熟、更实用。只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释放推动创新、创新和再创新的潜力,国家才能强大,企业才能赢,人民生活才能更好。其次,在工程领域迎头赶上更容易实现,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而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更不确定,需要更多看似“无用”的投资和努力。
"听觉是无声的,理解是无形的。"创新的潜力在于激发活力的制度和机制,在于大胆假设的宽松氛围,在于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而坚实的人才基础。“科学家可以自由思考,大胆假设,并认真验证”;“应给予主要科技专家工作的权利,在技术路线上有更大的决策权,对资金有更大的控制权,并有更大的调动资源的权力”;“应充分释放亿万人民的创新智慧,充分流动创新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正是要用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使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与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世界科技强国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在认识、适应和寻求变革的过程中,努力争取战略主动权。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齐头并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国智能建筑”的声音将日益响亮。(曹子)
《人民日报》(05版,2017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