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罗马3月19日电(记者叶新科,)“我的名字叫齐,意思是看见思奇和帆船。”课间休息时,尼古拉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罗马国家寄宿学校国际科学高中的图书馆里,用地道的中文微笑着自我介绍。
他由几个同等水平的学生陪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很难想象这些发音清晰、声音圆润的中文单词出自这些意大利孩子的口中。
国际科学高中是罗马的一所国立寄宿学校,是意大利第一所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纳入必修课程体系的公立国际科学高中。自2009年与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合作以来,2010年已成为罗马大学孔子学院的孔子课堂,现在是该校开设汉语必修课的第十个年头。
学校表示,中文是学校的核心课程,课时比例高于意大利语和英语。除了基础语言学习,还有跨学科的中国地理和历史课程,专业课程使用汉语。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的夏令营,并与中国的大学和公立高中合作。学生可以选择在中国进行长期的学习旅行。
学习汉语已经六年的周万宁告诉记者,他已经去过中国六次,在中国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经历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罗浩然去年在上海学习,他获得了第十一届世界中学生中文桥牌比赛的三等奖。他说:“我非常喜欢中国,尤其是上海。”关于未来的规划,他说他还不确定,但中国将成为他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当谈到在中国生活的不同感受时,学生们总是提到交通便利、外卖和移动支付。“因为我有了支付宝,我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钱包丢了。”齐元航笑着说道。
齐元航说,他明年将在中国江苏昆山杜克大学学习,并将继续学好汉语。“每个人都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将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认为说中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陈辰是罗马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在这所学校教了七年书。他告诉记者,在谈到中国文化时,许多意大利人会想到一些更具象征意义的概念,比如太极、茶、熊猫等等。“我们的孔子学院一直在努力将这些平淡的概念转化为贴近他们生活的真实存在,让文化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让中国‘活’在他们心中。”她说。
学校还将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告诉记者,她想毕业后学医,也想在上海学医。她说她在中国的时候,她的老师带她去参观了中医博物馆。“我想意大利人对中医还是不太了解,所以我想向他们更好地介绍中医的内容。”
陈辰表示,“中文+专业”的整合让学生意识到,中文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他们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代年轻人不仅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还会思考他们将来能在中国和意大利之间做些什么。这是一种认知上的改变。”此外,在意大利中学开设汉语必修课不仅可以帮助意大利年轻人了解和接近中国,而且对中国来说也是互利共赢的。“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去中国融入当地,还要把自己的文化特色带到国内的学校,让国内的老师能够了解更加多元化的欧洲文化,带来教育理念的碰撞和融合。这也是对中国未来教育国际化和多样化的有益补充。”陈辰说。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来意大利投资发展,我们也在为他们培养合适的本地人才。过去,在欧洲学习语言的中国人才更喜欢文科,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教师或翻译。未来,我们的中资企业需要既懂语言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为中资企业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提供人才储备。”她说。
日前,意大利罗马国家寄宿学校校长里勒和8名高中生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习近平主席来访的热切期待和发展中意友谊的良好愿望。习近平主席回信给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鼓励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凯尔·波罗,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