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0字,读完约4分钟
2月21日,《金融时报》关注了中国政府为防范金融风险、规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而出台的新规定。报告指出,由于中国政府严格限制ipo,并通过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进行投票,IPO成为一种流行的市场融资方式,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上市公司的投机和套利行为,产生了“脱离实际”的现象。一些公司甚至故意编造投资理念或严重偏离主营业务,严重干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在这方面,一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新的法规来规范非公开上市行为;另一方面,建议在中期取消ipo上市审批要求,最终由市场决定金融市场资源的配置。分析师认为,中国政府的上述措施有望促进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该报告汇编如下:
1.中国证监会严厉打击了上市公司的投机套利行为。最近,中国政府修订了相关规定,以控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防止融资所得资金被用于可疑收购或金融投机。新规出台后,至少有180家中国上市公司被迫取消或降低了原定的发行计划。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脱离实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上市公司不关心实体经济,却热衷于金融投机,这让中国监管者非常担忧。201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999年以来最低,但上市公司无息资产投资实际达到创纪录的1100亿美元。针对这一问题,中国证监会上周五完善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规定。非公开发行主要为私募基金收购项目提供融资,相关的发行公司经常投机投资理念以迎合中小投资者的追求,有些甚至脱离了他们的主营业务。这种做法有点像改变公司名称,给人的印象是公司的业务将战略性地转移到科技等时尚行业。许多中国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在M&A上市,以吸引金融投机者。香港交通银行的专家表示,上市公司管理层经常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将低价值资产证券化以获取现金,但最终锁定的是中小投资者。
二、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开发行进行的投机套利活动严重扰乱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中国政府严格控制ipo,许多公司不得不等待多年才能获得ipo上市许可。因此,在中国,通过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来收购非上市公司的做法非常普遍。非公开发行很受欢迎,因为相关规定允许新发行股票的定价低于当前市场价格。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风闻数据,2016年,沪深两市793家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了1.8万亿元人民币;同期,227家首次上市公司的ipo仅募集到1500亿元人民币。对此,中国证监会重新规定:第一,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发行前股本总额的20%;二是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或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的董事会决议日期不得少于前次募集资金到位之日起18个月;第三,持有大量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非金融公司不得进行非公开发行。根据风能信息数据,约有17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与中国证监会前两项新规定不一致的非公开发行计划,总额为6680亿元人民币。
第三,中国将逐步取消ipo上市审批要求,规范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限制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进行金融投机是今年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挤压证券泡沫,中国人民银行在最近几个月提高了货币市场利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最近发布了关于非公开发行的新规定。其考虑是在中期内逐步取消ipo审批要求,最终由市场决定哪家公司可以发行新股、何时发行以及以何种价格发行。最近几个月,中国证监会明显加快了ipo审批速度。分析师指出,仍有619家公司在等待ipo上市批准;中国证监会准备在取消ipo审批要求之前减少排队人数。中国证监会主席刘本月表示,ipo审批将需要大约两到三年时间。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势头相对强劲,ipo业务的增加不会削弱市场对现有股票的需求。分析师指出,中国政府限制非公开发行,这意味着将证券市场融资的重点转向ipo,同时继续监控市场融资总量。上海西南证券公司的专家表示,近两年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规模巨大,增长速度很快,这种“吸血现象”对中国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