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70字,读完约7分钟

河北邢台金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里整理电池。新华社记者鱼目摄

据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750万。

“中国制造很大,但不结实。核心是创新能力不强,本质是人才不强。”国家制造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司副司长李说。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最近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强国优势,为实现我国制造业“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制造人才队伍,将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根本动力,打造“中国制造”真正闪亮的中国名片是指南的最高目标。

改变“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

"我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纪平说,目前,制造人才的短缺和流失的顺序。提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和转岗任务艰巨。大国领导人才和工匠短缺,基础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短缺,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薄弱。

在制造业人才培养方面,王纪平指出,目前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学结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在制造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培训体系,该指南给出了一个全方位的“顶层设计”。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总结了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抓改革、强基础、补短板、优服务”的总体设计。

“抓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使教育体系更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改变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强基础”是指搞好专业技术、技术技能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完成短板”将突出培养创新型技术带头人、紧缺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卓越服务”致力于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的环境,重点是改善人才的使用、流动、评估和激励机制。

培养“实弹”技能工匠

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指南》计划,到2020年,制造业员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1年以上,其中22%受过高等教育,28%拥有高技能人才。

培养这样一个团队涉及人员培训、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但教育是基础。该指南将总体人才发展计划分为43项关键任务,其中22项由教育部单独或与其他部门共同领导。

为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指南》提出了从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任务。

《指南》指出,中小学教育强调在实践活动课和普通技术课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的启蒙和培养,开展质量意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大力培养技能紧缺人才。

在大学教育阶段,《指南》强调,本科教育应着力探索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加强制造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把制造业相关院校打造成“工程师摇篮”。研究生教育,强调加强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博士生的联合培养,并促进博士生在主要工程和项目实践方面的培训;继续教育,强调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制造企业员工培训的全覆盖。

培养“实弹”技能工匠

在加强人才培养保障方面,《指导意见》强调,在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领域,要完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师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保障政策,完善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对传统制造业专业建设的投入,改善培训条件,保证学生“真枪实枪地实践”。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投资人才培养。

此外,《指南》还提出开展技工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通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重点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制造业技能紧缺人才。依托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应该“受欢迎”

在《指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指南》中列出的“制造业十大关键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在本次预测中,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空空间设备、海洋工程设备和高科技船舶、先进的轨道交通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农业机械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都在10个专业名单上。

培养“实弹”技能工匠

根据该指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以及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主要领域。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电力设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新材料的人口缺口将达到400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人才缺口将达到103万。

培养“实弹”技能工匠

为此,《指南》建议引导该专业的高校招生计划向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和重大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培养规模,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毕业生比例。

除了这10个领域,该指南还指出,有必要把重点放在“四个基地”建设、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制造加”领域,重点是培训高级设计、关键制造工艺、材料、数字建模和模拟、工业控制和自动化、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指南》还建议开展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实施中国制造业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和在普通高校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千年计划”和“万年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扩展阅读

“中国制造2025”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5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未来十年整个制造业发展的行动计划。据报道,《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南“1+X”的全面发布。“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并已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在最近由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说,“中国制造2025”在过去的两年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制造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同时,在各省市建立了19个省级制造创新中心。

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开展了226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测试验证和新模型应用项目,选择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了20%以上。

在强工业基础项目方面,已建成首批工业技术基础的19个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了一批核心基础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技术的“瓶颈”问题。例如,制造智能高速电动车组的关键技术和差异化光纤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绿色制造工程方面,共实施57个高风险减排项目,组织99家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试点,推动51个工业园区建设国家低碳工业园区。

在质量品牌建设方面,全行业共设立品牌培育示范企业251家,其中22家参与了第一批产业集聚区品牌建设试点项目。

他说,今年将继续推进五大工程和重大标志性工程。扩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覆盖面,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20-30个城市或城市群参与试点。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培养“实弹”技能工匠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504.html